2018年6月24日 星期日

咖哩的來源

咖哩起源於印度,由於咖哩的辛辣與香味可以幫助遮掩羊肉的腥騷,此舉即為用以幫助不吃豬肉或牛肉的印度人。在泰米爾語中,「kari」是「醬」的意思。在馬來西亞,kari也稱curry. dalkacang。早期印度被蒙古人所建立的莫臥兒帝國所統治過,其間從波斯帶來的飲食習慣,從而影響印度人的烹調風格直到現今。

  一般說法在南印度,curry是一被英語化的拼法,在坦米爾納德邦curry則被拼為karri,由肉汁或醬汁且多搭配米飯或是麵包的一種主食。亦有另一說法,此字在十四世紀古英文就已存在於烹調文獻中,被拼為cury,是源自於法語cuire,意譯為煮。

  一位咖哩權威作家Brent Thompson對咖哩曾寫下這麼一段話:在印度curry一詞,並不是真正被使用如我們所認知的一般,除非你專指的是普遍存在於印度,但由英國人歸類,把包含著薑、大蒜、洋蔥、薑黃、辣椒及油所烹煮的湯或燉菜,其大多為黃色,紅色,多油,味辛辣且濃郁。而今日我們所熟知的咖哩則普遍被定義為由新鮮或乾燥香料以油炒香,並加入洋蔥泥,大蒜,薑一起熬煮。其中香料並沒有一定限制,大多有辣椒,小茴香,香菜及薑黃等。

咖哩並非醬料,而是綜合各種香料的簡稱。
於咖哩的起源有諸多說法,而印度確實為咖哩的起源地,咖哩這兩字的語源來自南印度,以南印度的泰米爾(TIMIL)話來說咖哩是"醬"的意思,這是綜合各種辛辣香料所製作的料理名稱,有人說第一位做咖哩的人為釋迦牟尼,在印度的傳說中,釋迦牟尼是首先教人如何用樹草的果實來調配以為做長生不老的靈藥,並以釋迦牟尼當初傳教的地名"咖哩"作為這靈藥的名稱,而後人將此靈藥當成料理的調味料而廣泛地傳播開來。 

咖哩的煮法


煮咖哩很多年了,自己炒的印度咖哩雞(食譜請點我)、各種咖哩塊煮的,交替用了很多方式,我想我還蠻清楚大部份家庭煮咖哩時遇到的問題。
別以為咖哩塊煮出來一定好吃,其實多數人一定跟我一樣以前常出現興致勃勃選了喜歡的咖哩塊回家、也照包裝步驟煮了,但煮好之後卻怎麼都覺得欠一味的情況,甚至覺得辛辛苦苦煮了卻還輸給便利超商微波的咖哩盒飯對吧。

這感覺我太了解了,我還在日本當地買過一堆台灣沒進的咖哩塊、咖哩包回來試,卻總是煮好後覺得:「嗯還不錯,但也稱不上很好吃,到底缺了什麼?」直到我交替一堆煮法後才知道,美味重點在於食材選擇的數量及咖哩塊的搭配!
是的,這篇腹女我要教的就是讓大家在家裡都能煮出微辛帶甘、順口不辣口、香濃夠味又百搭各種肉類的日常咖哩,來吧!

咖哩的調製方法

 
在印度並沒有所謂咖哩粉或咖哩塊這種東西,「咖哩」一詞,在當地其實指的是「將各種香料混合烹煮」的意思。所以,印度人烹調咖哩時,往往料理檯上一字擺開各式各樣的香料,一種抓一點往鍋裡丟,每一家都有自已的私房味道與秘方。
咖哩的組成香料非常多,當地的飲食文化會影響香辛料的選擇,例如道地的印度咖哩,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薑黃粉與辣椒幾乎是少不了的,優格也是其中的常客;泰國與馬來西亞等南洋國家則經常添加椰漿、魚露、香茅、羅望子與月桂葉等南洋風佐料。因此香辛料的成份與比例的不同,所調製出來的咖哩也各自擁有獨特襲人的香氣與味道。咖哩是一種極受歡迎的混合式香料,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可用來醒胃提神和增進食慾。咖哩以印度為中心,不斷地往四圍區域流傳,鄰近的國家如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南洋地帶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甚至是以日本為首的亞洲國家等不但早已將這種美食納為已有,以顏色來分,有紅、青、黃、白咖哩之別,更融合當地的口味,發展出別具地方色彩的新口味。

咖哩的笑話1

1...小明和2位同學到學校附近的雜貨店買零食

老闆問第1個同學:「請問你要什麼?

1個同學說:「我要1包咖哩咖哩!

老闆就拿踢子到倉庫拿....

下來之後...問第2個同學要什麼?

2個同學說...我也要1包咖哩咖哩!

老闆說...怎麼不早講呢?!

老闆就再上去1...下來到一半時...

問小明說:「你是要1包咖哩咖哩嗎?

小明回答不是...

等老闆下來...又再問小明1...

請問你要什麼?

小明卻說....

我要...

2包咖哩咖哩 !!

咖裡的笑話2

 聽朋友說有間印度人開的料理店口味非常道地,

於是就決定去試試看,

進了店裡點了一份咖哩,

等了一陣子

服務生把咖哩端上來了,

看到一盤咖哩在眼前,什麼餐具都沒有,

我就知道這家店真的夠道地。

幸好昨天來之前有上網查過,

印度人是用右手吃飯,左手如廁所

俗話說的好:「入境隨俗!」
   
晚餐時間帶您來吃咖哩飯,但看看這家店的店名就叫「咖哩娘」,每個字都得念得特別清楚,就怕一個不小心念錯,餐廳就變不雅字眼。還有韓式燒烤店,同樣也用諧音取名,讓許多顧客直呼好害羞,還有哪些有趣的諧音店名?帶您一塊來看。